项目百科

骨料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四)

发布日期:2022-08-26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复配砂表观特性及胶砂试验

  在2区砂范围内,通过比粒度和石粉含量控制机制砂级配,得出13组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1。

  1)第5~7组相较基准组紧密堆积密度增大了100~150kg/m3,M密堆积空隙率降低了3%~5%,第3~7组胶砂需水量比较低,第5~7组流动度较大,相较基准组胶砂需水量比降低了近10%,流动度增加了40~50mmo主要原因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比粒度的增大,比表面积增大,胶砂需水量比变大,胶砂流动性变差。

  2)相同比粒度下,固定150μm筛网筛下的总量,石粉含量的占比对空隙率影响较小;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大,胶砂需水量比增大,流动度减小,但对空隙率影响较小,因为石粉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会导致混凝土拌和物变黏或增大用水量。

  3)综合考虑空隙率及胶砂需水量比,采用第6组A2B2进行后续试验。

  2.2复配碎石表观特性

  复配碎石级配-表观特性试验见表2。

  1)设置级配时最大粒径未考虑26.5mm筛网及以上碎石,因为连续级配中最大粒径为31.5mm的碎石在拌和物中裸露,混凝土匀质性、包裹性较差,且根据《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10-2011)⑻中规定,最小内径为125mm的混凝土输送管中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

  2)由于级配靠近上限区间,整体碎石比表面积较小,混凝土中使用更少的水或胶材用量就能达到较好的工作性能;较低的空隙率所需砂率就越小,粗集料相比细集料有更高的强度,更易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

  3)选用5~25nun连续粒级累计筛余6/8区间C3进行对比级配优化后的骨料和普通骨料在不同砂率下的空后续试验。

  在5~25mm连续粒级范围内,中值靠近上限有较小空隙率,由表2可得以下结论。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