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其中,“11%为建筑业拟征增值税税率”的措辞,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建筑业“营改增”真的要来了!
自2012年“营改增”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因“户数众多、业务形态丰富、利益调整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建筑业一直未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而税率则是全行业关注的焦点。
2012年全国范围的“营改增”试点推行之际,建筑行业测算后发现,若按照国家确定的11%税率向建筑企业征收增值税,企业将增加近一倍的税负。因此,业内人士将建筑业的“营改增”视为一场“危机”。
增值税是流转税,建筑业“营改增”进项税抵扣难,理论上增值税链条上各个能够抵扣的环节在建筑业都不能抵扣。一是对于相当多的砂、石、土方、砖瓦等地方材料,甲方(建设项目业主)提供的材料和设备,以及“营改增”前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原材料、周转材料等,均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二是为建筑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小规模纳税人或享受免税政策的,没有或少有进项税可供建筑业企业抵扣。不能不说,建筑业“营改增”的“危机”根源与行业多年来粗放式发展关系密切!
我们应当看到,国家推行“营改增”的本质是为企业减负。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税改的成功与否、能不能达到减负目标,关系重大。相信建筑业“营改增”正式施行时,国家相关部门一定会充分考虑建筑行业现状,同时出台相关补救措施,让行业更好地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此同时,企业必须直面“危机”,克服路径依赖,用规范管理、诚信经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业内曾有无限期推迟建筑业“营改增”试点的呼声,看来这一诉求难以被采纳,企业怎么办?
在新常态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遇到了困难,建筑业首当其冲,行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尤为迫切。建筑业粗放发展模式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走出自己的特色经营之路。
2015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建立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和发布新资质标准等,目的都是治理行业顽疾、整饬建筑市场,让建筑业摆脱路径依赖,走向规范化、市场化、法治化发展道路。
作为规范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重要举措,“营改增”正式实施后的效果肯定是立竿见影的,真正管理规范的企业将脱颖而出。面对“营改增”,建筑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向市场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
编辑:金哲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