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长

内涵式发展:钢铁业的未来之路

发布日期:2007-08-11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近日在发布上半年我国主要经济数据时说,上半年投资增长出现反弹趋势,主要是由于新开工项目增长、社会资金较为宽松、部分行业利润空间较大和投资成本较低四大因素引起的。他专门举例说,在钢铁行业,目前国内钢材价格比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要低1000元人民币。为此,他指出,“投资目前还面临着反弹的压力,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李晓超这一讲话很可能意味着钢铁业又将面临着国家的新一轮调控。

    业内外人士都应记得很清楚,在去年和前年,钢铁都“有幸”成为宏观调控的头号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一再成为“难兄难弟”。尽管调控风雨似乎并未“刮倒”钢铁业,其行业效益是一再看涨,并且已使我国荣登世界第一钢铁出口大国的“宝座”,从上市钢铁企业的经营业绩看,大多也十分优异,但是,钢铁业绝不能就此陶醉,毕竟行业内外还要面对诸多重大的问题与挑战。

    从数量上看,中国确实是世界钢铁业的头号大国:第一生产国、第一消费国和第一出口国三项桂冠均已属于中国。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钢铁企业进入世界同行前三强的行列。在近期国际著名钢铁咨询机构世界钢铁动态发布的最新世界( 19.68,0.24,1.23%)级钢厂竞争力排名中,中国钢厂的最好名次仅为第四。除联合重组后的鞍本集团名次较上年有所上升、武钢持平之外,宝钢、马钢等中国钢厂名次均有所下降。在“对成熟市场的控制力”、“与大买家的议价能力”及“应对周边竞争者的威胁”等权重指标方面,中国各钢铁企业的得分普遍不高。

    虽然中国钢铁企业为数众多,但是中小企业比重较大,产业集中度不高。继2005、2006两年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后,今年一二月份钢铁产业集中度继续走低。去年排名前5位的钢铁企业所产钢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4.8%,比2000年降低10.6个百分点。即使是宝钢这样的中国最大钢厂,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钢量的比重也未超过10%。难怪宝钢要想在钢铁市场上发挥引导作用时,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难显其龙头风范。

    从2003年至2006年短短4年间,我国新增钢铁产能近2亿吨,速度之快在世界钢铁业发展史上是罕见的。然而,应注意到,我国钢企相当一部分产能是用于出口的,这种靠国外市场拉动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优质钢材,平均每吨进口价在1100美元以上,而我国钢材的平均出口价格却只有680美元。相比之下,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耗大、档次低、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是明显的,我国钢铁业面临着紧迫的结构调整压力。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钢企的联合重组却进展不力。鞍钢与本钢的合并历时多年,却一直貌合神离。鞍钢内部人士说,目前双方没有经营和财务上的联系,两家都有自己的打算。被山东政府宣布重组多时的莱钢和济钢同样困难重重。尽管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将成为新组建的山东钢铁控股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但都保留独立法人地位,据称关键的难题是在山东钢铁控股公司这个母公司“一把手”的确立上。实际上,由于中国的大型钢企大部分还是国企,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性障碍没有解决。尽管政府意图参与重组无可厚非,但关键问题是应当理顺地方政府和国家在钢铁重组中的利益。对此,国家应该有一个总体规划,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应该合理保护相关省市等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同时在职工安置和分离企业办社会等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政策“照顾”。

    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钢铁工业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目前,钢铁工业总能耗占全国的14.71%,工业废水、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0%、15%和10%。在国家大力强调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钢铁工业粗放式高速发展促使政府下决心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控制钢材出口、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以节约能源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2006年,我国的钢铁工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确实取得了成绩。据统计,2006年我国吨钢综合能耗645.12千克标煤,同比下降7.06%;吨钢可比能耗623.04千克标煤,同比下降6.19%;吨钢消耗新水6.56吨,同比下降14.9%,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在下一步的发展中,钢铁企业要进一步降低原料、能源、水资源等的消耗,提高钢材使用效率;要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率,注重改善环境。

不过,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我们的钢厂做得还不够。目前,我国钢铁业产能过剩的主要是中低档次的产品,落后产能占全行业总产能的20%左右。落后产能的规模大、数量大,是钢铁行业能耗高、污染物排放大的重要原因,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实际上,落后产能的淘汰对于那些符合国内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趋势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大好事?总之,钢铁行业一定要摒弃原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走资源集约化利用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内涵式发展之路。为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就应成为今后钢铁行业的工作重点;要内涵式发展,就应努力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品种、质量、效益的提高,实现全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如此,我国钢铁业才能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记者周剑初)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