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铁合金产量为1746.7万吨,比上年的1430.55万吨大幅上涨22.10%。 从省别来看,2007年,内蒙、广西、贵州、四川、湖南五省仍然是我国铁合金生产大省,五省合计生产总量分别为1067.5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1.1%。而五省产量依次为306.25万吨、195.67万吨、140.86万吨、140.61万吨和105.33万吨。另外,2007年最突出的一点是河南省的铁合金产量几乎翻了一番,从2006年的58.07万吨上涨到105.33万吨,突破百万吨,位居第六位。
2007年我国铁合金产量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国内及国际钢铁业对于铁合金需求的扩张。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为48924.1万吨,比2006年的42285.29万吨增长6638.79万吨,增幅达到15.7%。而国际钢联(IISI)统计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粗钢产量约为13.22亿吨,同比增长7.3%,其中将近一半产量来源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国内铁合金产量的高速增长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从2006年开始相继出台了控制铁合金产量增长的措施,从行业准入到电力、环保、信贷融资等等,虽然也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效果仍然不明显,铁合金产量在需求的带动下依然呈大幅增长的态势。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08年第13号《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和《电解金属锰企业行业准入条件》修订公告,其中对硅铁、硅锰、锰铁、铬铁、工业硅、硅钙、钼铁、钛铁等铁合金的冶炼设备作了详细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设备将会逐步淘汰,但淘汰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在不破坏产业链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