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长

智慧矿山: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毕节交出满意“成绩单”

发布日期:2019-01-29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网络图片

“每个班只要5人就玩转一个采煤工作面,达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目的。”谈及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后的效果,大方县瑞丰煤矿矿长彭斌表示,升级改造后不仅产量提高了,成本也降低了。采用传统炮采方式,每吨煤回采成本需要50至70元,而采用综采工艺仅需11至13元,日产量由800吨增加到1600吨。

核定年产能45万吨的瑞丰煤矿,于2017年6月启动矿井辅助系统和综采工作面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今年5月通过验收,是贵州省首家安装智能工作面的民营煤矿,采煤工作面人数由原来的40多人减少到6人。

瑞丰煤矿在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中尝到的“甜头”,是毕节市深入推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

毕节煤炭储量丰富,素有“江南煤海”之称,境内含煤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5%;目前已勘探4000平方公里,已探明2000米以上的煤炭储量达589亿吨,占贵州省煤炭储量的48%,其中优质煤资源量达333.65亿吨,且煤炭以优质无烟煤为主,煤质具有高发热量、高固定碳,低硫、低灰、低有害元素等特点。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开采粗放、技术落后、产业集中度低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毁,安全生产形势一度十分严峻。

为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释放先进产能,今年5月,毕节制定了《毕节市推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深入推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建设。

根据《方案》,计划到 2020 年全市年产 30 万吨及以上规模生产矿井数达到120 个,年产能力达 6442 万吨,综采率达 95.1%,机采率达 100%;采煤工作面人数减少 40%以上,实现生产辅助系统智能化、信息化和监控管理全覆盖。

在推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中,毕节通过提高“两化”矿井抽采掘平衡调控能力、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强化煤矿开采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快矿区供电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推进煤炭智能大数据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着力加快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进程,并取得:

其中,机械化改造完成数量全省第一。2018年全市已有26个煤矿完成综合机械化改造,省能源局已验收通过煤矿16个,改造完成待验收煤矿7个,其余3个煤矿因获得2015年度机械化示范矿井奖励不再重复奖补验收,完成改造数量及验收通过数量排全省第一。

智能化改造完成数量全省第一。全市有51个煤矿完成生产辅助系统智能化改造,省能源局已验收通过的22个,改造完成待验收煤矿的31个,完成生产辅助系统智能化改造的煤矿实现了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有关信息采集、分析和处理功能,数据同步上传到“省能源云”信息平台,完成改造煤矿数及通过验收煤矿数均列全省第一。

“少人智能工作面”建设成绩显著。大方县瑞丰煤矿在全省民营煤矿中率先完成了智能工作面改造,采煤作业实现了地面远程智能操作控制;织金县岩脚煤矿“少人智能工作面”已通过省能源局专家组验收;黔西县青龙煤矿已完成改造并提交了验收申请。煤矿完成智能工作面改造以后,采面人数大大减少,实现了安全效益和生产效益“双提升”。

在采煤机械化提升上,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年产30万吨及以上规模煤矿中,综采矿井数达到55个(年产能3307万吨),高档普采矿井14个(年产能525万吨),煤矿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1%,采煤机械化率达到80.6%,分别较2017年底提升26.9和36.5个百分点。1至11月,全市累计原煤产量3910万吨,其中综采矿井产量2157万吨,占井工开采煤量的62.37%;机械化开采矿井产量2421万吨,占比达到70%。

随着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改造的有序推进,将有效推动实现煤矿安全风险降低、产能大幅提升的“双丰收”, 还将带来产业链的延长、附加值的提高和产业群的集聚,对于正深入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毕节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