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大潮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正以“环保卫士”的身份崭露头角。这种将废弃混凝土、砖瓦“变废为宝”的新型建材,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它的环保光环之下,又隐藏着怎样的性能密码?让我们揭开再生骨料的“双面人生”!
环保优势:建筑业的“循环经济”典范
再生骨料的核心价值在于“变废为宝”。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建筑垃圾超30亿吨,若全部填埋,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水土。而将其破碎、筛分后制成再生骨料,可减少90%以上的填埋量,并降低对天然砂石的开采需求。
据悉,建筑垃圾生产为骨料的转化率可达85%,即1吨建筑垃圾可产生0.85吨的再生骨料,且价格比天然骨料便宜很多,且每使用1吨再生骨料,可减少1.2吨天然石材开采、0.8吨碳排放和0.5亩土地破坏,环保效益明显。
材料特性:高吸水率与微裂缝问题
由于再生骨料来源于废弃混凝土、砖瓦等,其表面附着旧水泥砂浆,内部存在微裂缝,导致吸水率比天然骨料高出2-3倍,压碎值也更高。这使得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低,收缩率变大。但研究发现,通过优化破碎工艺或化学强化,可提升其性能。
再生骨料就像建筑界的“凤凰”,在废墟中涅槃重生。虽然羽翼尚未丰满,但其展翅高飞的姿态,已经为绿色建筑描绘出令人振奋的蓝图。欲知这位“环保战士”如何突破重围,敬请期待下篇详解!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