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投资12.1亿元,巧妙践行砂石骨料3.0理念
据中国砂石协会和中国砂石网了解,4月28日上午,重庆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首期项目开工活动在空港工业园区(古路拓展区)举行。总投资12.1亿元的中投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工厂、三圣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两个项目正式开工,依托渝北地区砂石骨料资源,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基地、绿色环保智能制造新型商品混凝土砂浆搅拌站、预制装配式住宅构件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及生产车间——巧妙践行中国砂石协会胡幼奕会长提出的砂石骨料3.0理念。
两个项目预期收益显著:预计今年底建成,具备年产再生骨料60万吨、精品机砂250万吨、混凝土270万立方米、预制构件2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年产值16亿元。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砂石协会胡幼奕会长结合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砂石骨料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砂石骨料1.0 —— 建设绿色环保砂石骨料工厂;砂石骨料2.0 —— 延伸砂石骨料产业链;砂石骨料3.0 —— 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砂石骨料4.0 ——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砂石骨料4.0+;砂石工业的未来 —— 智慧矿山和智能制造;等。
其中:砂石骨料3.0——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可以看作是以砂石生产为基础的“砂石骨料生产+”模式,在砂石骨料2.0的后端,增加混凝土制品、建筑构件、装配式建筑、保温材料、海绵城市用固废再生透水砖等的绿色制造,形成有关混凝土及建材系列产品制造和智能控制的绿色建材产业园。产业园内的产业需要因地制宜来增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做到上下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中投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工厂设计效果图
近年来,房地产建筑业已成为渝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更好地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借助国家和市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的东风,该地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谋定而动、顺势而为,选在交通便捷、区位良好的空港工业园区(古路拓展区),规划建设约3.7平方公里的重庆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打造集创新研发、生产制造、智慧管理于一体的全国现代建筑智慧产业试验田。
受区委书记唐川委托,谭庆代表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对项目开工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发展现代建筑产业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升建筑品质、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建筑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渝北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打造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正当其时、大有可为。当天集中开工的两个项目,总占地面积300余亩,总投资20亿元,首批投资12.1亿元,建成投产后可为重庆建筑市场带来近100万立方米的装配式构件供应,填补全市近1/5的缺口。
该地区委书记唐川宣布开工。区委副书记、区长谭庆致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联铁、区政协主席彭建康等出席。区委常委徐永德介绍了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情况。区政府副区长张问伦主持活动。
中投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工厂占地面积105亩,总投资5.5亿元,建筑规模4.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生产车间、设备站场、物料堆场、研发中心、总部大楼等设施,预计今年底建成,具有年产20万立方米混凝土预制构件、年产30万立方米蒸汽加压混凝土板材和年产210万立方米预制构件原材料的制备能力,可实现年产值9亿元。三圣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占地面积143亩,投资6.6亿元,建筑规模8万平方米,将重点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基地、绿色环保智能制造新型商品混凝土砂浆搅拌站、预制装配式住宅构件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及生产车间,预计今年底建成,具备年产再生骨料60万吨、精品机砂250万吨、混凝土270万立方米、预制构件2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年产值16亿元。
该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古路镇、空港经济开发公司干部职工,中投发展有限公司、重庆三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
重庆渝北地区砂石资源丰富
2018年11月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了《重庆市建筑石料用灰岩资源开发布局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市碎石矿山控制在470个以内、总设计生产规模控制在2.1亿吨/年以内,全市碎石资源供需基本平衡。
在渝西、渝东北、渝东南片区,布局14个资源保障基地、2个后备资源保障基地和1个应急资源保障基地,预测资源量275亿吨,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和保留矿山160个,设计生产规模11000万吨/年,服务年限30年以上。 同时规划中指出将分4个片区构建碎石资源供需平衡网络,片区内以自求平衡为主,缺口部分就近调配资源。
来源:中国砂石协会、渝北时报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