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月以来,国内钢厂利润明显下滑,亏损面积扩大,部分钢厂产品平均每吨已经亏损约1000元。连月的国内钢铁价格暴跌,使国内大中型钢厂最终坐在了一起,讨论如何应对当前钢铁行业所面临的“寒冬”。
国内钢材市场自今年6月见顶以来,钢材价格已经连续4个月快速下跌,跌幅超过30%,尤其是7月以来,大部分钢材品种已累计回落2000~3000元/吨。业内人士指出,原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压力较大,国内合同组织较为困难;出口订单明显下降,部分企业11、12月出口订单只有正常情况的一半左右;产业集中度不高,各钢厂之间价格政策不一等。
今年下半年钢材市场突变,主要原因在于供求关系出现了逆转,今年以来,钢的供给资源量和需求量到8月末止从总量上看已经供给大于需求,主要工业品中汽车、电冰箱以及空调均呈负增长,因此钢材价格下跌是必然的。而引起钢材价格暴跌的另一重大因素就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外贸出口将受到间接影响,出口增长回落,预计我国四季度特别是明年一季度出口钢材订单还将显著减少。
对于未来的钢材市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指出,虽然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可避免,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下游行业需求会减弱,但不至于严重萎缩。因此钢厂一味降价并不能激发有效需求,而应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信心。
业内人士,近期国内钢材市场已基本调整到位,后期虽然面临继续下跌的风险,但目前的成本支撑将有望使钢价暂时性止跌。不过,是否会阶段性反弹,还主要取决于钢厂对9月份以及10月份的结算价。但整体后市依然难逃弱市的命运,因为全球经济放缓的趋势很难短期内逆转。
由于目前国家宏观政策开始出现调整,对整个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有所减弱;目前国际原油及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也将减轻我国企业的成本压力。因此在今后几个月内,国内钢铁下游行业的需求可能会逐渐得到恢复,国内企业对外出口形势也将逐步好转,今后钢材市场再次加速恶化的可能性不大,钢材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已不大,但要好转仍需时日。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