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国际铁矿石价格已连续上涨了6年,2005年与2008年涨幅高达71.5%和65%—96.5%,澳大利亚和巴西矿石的累计涨幅分别达到了410%和376%。 而2008年下半年以来,铁矿石现货价格进入了下降通道,8月后铁矿石现货价格呈现加速下跌走势。
产业链两端的相关性总是紧紧相随。铁矿石价格的下挫源于需求的锐减,而下游钢材价格的下挫则是铁矿石需求减少的直接原因。 面对全球经济动荡,以钢铁为原材料、以出口为经济动力的很多中小企业纷纷减产或倒闭,大大影响了原料钢铁的需求量,产业链最上游的铁矿石需求形势也开始发生逆转。
“钢铁下游需求,内销和出口方面都面临困难,”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业作为钢铁的主要消耗途径,也因陡然下降的开工率而不断减产。另一方面,以钢铁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形成的间接出口,占钢铁出口比例的10%以上,而房地产、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普显颓势,短期内钢价缺乏上行动力。
据悉,下游需求的减少,导致8月中旬以后长材价格下跌20%,吨钢亏损超过250元。 商务部预测,钢材和铁矿石价格仍有一定下跌空间。下游需求紧缩大大限制了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而国际铁矿石海运费用的大幅下降,国内低品位矿开发技术的提高,直接让连续疯长6年的国际铁矿石协议价失去了优势。
据了解,我国铁矿总体为贫矿,平均品位以30%-35%为主,开采成本较大,但随着进口矿石价格的提高,开发贫矿利润得以实现。 目前,国内含硫、磷的贫铁矿均得到了应用,品味在32%的铁矿石平均开采费用为600-700元/吨,而开采含硫磷等贫铁矿的费用不过800-1000元/吨,平均价格远低于进口铁矿石价格。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今年1-8月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5.19亿吨,增幅为20.30%。同期中国粗钢产量仅增长8.3%,而实际流入钢厂的外矿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下降。由此可以推断,中国钢厂增产所需的铁矿石主要来自于内矿。
业内人士指出,就世界的范围来讲,矿产企业的不断扩产已造成供求趋势趋于平衡,未来将偏于需求过剩,进口铁矿石的涨价余地将进一步缩小了。 国内钢材市场拖累进口铁矿石市场深陷低迷,多数钢企仍看空后市,铁矿石现货价将继续缓慢下跌。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