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铅锌价格的节节下挫,7月中旬,国内27家铅锌矿山和冶炼企业在上海宣布联合减产,减产幅度在10%左右。然而,减产宣言已经发布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铅锌的过剩问题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好转。上海期货市场库存达到了72000多吨,而业内人士指出,实际库存远超过15万吨,加上冶炼厂自身的库存储备,国内整体库存估计超过30万吨。
随之而来的是,沪锌的进一步走低,就在铅锌企业联合减产消息发布一个月后,沪锌一度跌至13465元/吨,此前众多冶炼企业所预测的15000元/吨的“铁底”被无情击穿,而国内锌价曾在两年多前站上35900元/吨的高位,锌价缩水6成以上。
所谓的联合减产究竟有何效果?有统计显示,今年7月单月精锌产量达到33.12万吨,同比增幅高达18.6%,高于前7个月8.3%的增速。这意味着,27家铅锌企业在联合减产宣言发布的当月,产量增速与此前相比不降反升。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矿山投资与冶炼投资的增速正呈现逆向而行的走势。2004年国内铅锌采选业完成投资26.11亿元,2005年是36.35亿元,2006年是64.45亿元,到了2007年达到113.57亿元。而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铅锌采选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1.14亿元。她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受到2008年市场价格下滑的影响,采选业的投资热情正在下滑,许多计划中的投资项目推迟运营,矿山投资项目高峰即将结束。
反观铅锌冶炼投资则依然保持增长,据预测,2008年全国新增冶炼产能55万吨,冶炼产能增速虽然放缓,但仍然呈现增长态势。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情况将直接导致铅锌冶炼企业在未来的生产经营中将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一边是矿山惜售,一边是锌价低迷。国内冶炼企业不得不让出原本就少得可怜的加工费。国外锌加工费已经从年初的330美元降至190美元,而国内加工费也从7000元降至5500元。而锌的下游消费则呈现持续低迷的态势。
统计显示,锌的最大下游使用领域——镀锌板在2007年虽然创下出口量新高,但增幅只有54.05%,远低于2006年227.4%的增幅。而从2007年10月份开始,中国镀锌板的出口量开始出现负增长,2008年2月起,中国镀锌板产量和汽车产量更是出现大幅下降。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