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长

需求强劲给不锈钢市场带来新机遇

发布日期:2007-12-26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近年来我国经济、特别是各个工业行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以及世界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给我国不锈钢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会长李成表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作为基础性原材料行业的我国不锈钢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不过,由于市场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我国不锈钢工业的跛腿现象也表现得相当严重,很多技术尚待突破。李成认为:"从更高的标准来看,我国不锈钢工业依然任重而道远。对于高质量的不锈钢包括特殊的材料,有一些我们还没入门。"

  有迹象显示,在市场的作用下,我国不锈钢工业正在谋求产业升级,试图在旺盛的市场中啃得腰肥肚圆。

  中国成最大的生产国

  中国不锈钢工业的发展令世界羡慕不已。

  有资料表明,中国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不锈钢消费的市场。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的统计,2006年,国内不锈钢表观消费量接近600万吨,占世界消费量的25%。而十几年前,我国不锈钢消费只占世界的1.9%,中国需求是拉动世界不锈钢市场的主要动力。

  庞大的需求在拉动世界不锈钢市场的同时,也刺激了中国不锈钢工业的快速成长。李成说,中国的不锈钢的粗钢产量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一。 2006年,中国的不锈钢的粗钢产量达到了53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 %。中国不锈钢工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一些不锈钢传统生产国的恐慌,认为"中国不锈钢工业的发展对世界不锈钢产业是灾难"。李成对这种说法进行了反驳。他认为中国不锈钢工业对世界不锈钢产业贡献巨大。

  李成用事实驳斥了西方国家的"灾难"说。中国不锈钢生产能力的增长,及时弥补了整个世界不锈钢供给的不足。李成介绍说,由于2005 年国际不锈钢消费需求放缓,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不锈钢企业纷纷保价减产,造成了当年年底库存减少,当2006年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不锈钢需求量增加时,市场供应紧缺的状况开始显现,而恰在此时,欧洲两个不锈钢厂发生事故,更加剧了不锈钢市场短缺的局面。

  "假如没有中国产量的增加,2006年国际市场缺少的这一部分很难得到填补。"李成说,"中国作为世界不锈钢第一生产大国,及时弥补了国际市场百万吨的缺口。中国的贡献已被许多国际同行所认同。"

  根据世界不锈钢组织预测,到2010年世界不锈钢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而这一预测由于中国的发展将会发生改变,预计到2010年可能达到 3500万吨左右。

  到2006年,中国已经形成了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2007年可能还要增加200万吨,已经具备了生产1200万吨不锈钢的生产能力。

  李成说,中国不锈钢工业的发展首先是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同时在国际市场短缺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做一些补充。

  不锈钢产业随市起舞

  上世纪以来,中国不锈钢长期依靠进口,到上世纪末,中国不锈钢年产能力还一直保持在30万吨到40万吨的水平。随着近年来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国内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被打破。资料显示,我国不锈钢的自给率已经从原来的20%提高到2007年上半年的70%,还有30%得依靠进口。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不锈钢消费中90%用于主妇需要的锅碗瓢盆、家用厨房用品,以及市场需要的街道栏杆、候车厅、电话亭装饰等领域。而随着世界制造业基地向中国转移,制造业开始从传统工业向装备工业转移;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消费结构升级,从消费自行车转向汽车,从住小房子、差房子转向住大房子、好房子,这些直接推动了消费结构从轻型向重型的转变。消费的重型化引导了工业发展重点向重型化的制造业转移,进而导致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我国不锈钢工业自身也跟着发生了重大改变。

  与此同时,工业需求也为中国不锈钢工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最近一期的《不锈钢世界》大量介绍了石化行业用的先进的不锈钢材料,主要是超级双相不锈钢、双相不锈钢、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特殊的耐蚀材料等。我国正在大力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包括精炼和运输,以及大量石化的副产品的制造,将对未来不锈钢市场产生强大的 拉动作用,因此,石化工业将是中国不锈钢工业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动力。

  而电力工业的发展也为不锈钢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开拓领域。电力工业发展需要制造许多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从而提供更高温度、更高压力的蒸汽,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这就需要提供更高等级的不锈钢和不锈耐热材料。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具备了生产超超临界机组装备的能力,但超超临界机组所需要的特殊铸件和材料又卡住了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 脖子。因为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企业能够生产这种材料,譬如,日本的住友金属每年只有6000吨左右的不锈耐热管生产能力,而且优先供给老用户,中国要买也排不上队,再增加它又生产不出来。

  "这就是摆在我们不锈钢业界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李成说," 外国能生产的超超临界机组的材料能不能很快移植到中国,自己生产,而且还要有所超越。如果这一问题得以解决,中国的不锈钢工业将获得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李成介绍,发电设备不仅限于超超临界机组,还有核电。未来的15 年,中国将是核电发展最快的国家,核电同样要求更好的不锈钢和耐蚀材料,这就为我国不锈钢工业能否生产出合格适用的产品提出了新的考验。另外,还有发展兴盛的交通运输行业、常规化工业、家电行业、环保产业,以及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型能源领域,也同样为不锈钢工业的 发展提供了机遇。"上述各个工业领域发展需要的材料,都会给不锈钢业界提出很多的新要求。摆在我们不锈钢业界面前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如何满足,这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由大转强的关键。"李成表示,"工业需求在给不锈钢行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民族产业自信增强

  "虽然在技术方面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突破,但总体上说,目前中国的不锈钢工业,特别是以板材为主的不锈钢材料生产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今非昔比了。"李成说,"而且板材生产的集中度也比较高。"

  据了解,世界上生产不锈钢的大企业在欧洲有四大家,一年共生产 1000万吨到1200万吨不锈钢。而冷轧板一直是中国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过去只能大量地依靠进口,因为那时中国的强项是生产长材,弱项就是板材,如今这一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大改观。

  李成介绍说,到2006年9月份,太原钢铁厂已经建成了300万吨的不锈钢生产能力,假如市场需要的话,太钢可以生产330万吨不锈钢。一个企业在一个地方能生产300万吨,应该是高度集中了。据了解,太钢现在已经形成9 0万吨冷轧板材的生产能力,新设备马上调试后将达到130 万吨,还准备上70万吨,总共接近200万吨,再加上最近和天管元通两个企业联合(天管现在有20万吨,还准备再上20万吨),那么在一个企业可以集中生产240万吨冷轧板,在世界不锈钢领域,有这样的集中度,已经是非常高的了,因为日本2006年只生产了144万吨冷轧板。

  在中厚板方面,太钢一年可以生产25万吨。长期以来,由于中厚板短缺,世界上一些液化石油气管线用材一直不能满足需求。2006年,日本新日铁对中厚板生产线进行改造,把10万吨能力提高到13万吨。2006年日本全国生产了22万吨中厚板,中国一个企业就是25万吨。李成认为" 中国现在特别是以板材为主的生产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位置"。

  目前在中国已形成了四大不锈钢生产企业:太钢300万吨,宝钢至少1 80万吨,烨联在台湾是100万吨,联众是150万吨。整个世界不锈钢生产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另外,在不锈钢长材方面,中国的增长速度也相当明显,特别是最近几年几个关键的长材厂都有一些改进。比如东特,专门为不锈钢生产增加了精炼和连铸设备。宝钢特殊钢公司就是专门为生产不锈钢建的专业生产线。太钢原有的不锈钢线材生产线经过改造,产能达到14万吨,而日本的全部产能加起来也就是十几万吨。

  李成说,总体看,中国的板材、长材的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都上来了。而工业领域最关心的管材也不甘示弱。改革开放以来,以温州地区为主,无缝管生产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江浙地区化工用的不锈钢无缝管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比较有名的企业像江苏武进、浙江久立等,不但生产一般的材料,像久立还生产镍铁合金材料。这说明中国不锈钢的管材也正在向一个新的领域过渡。

  李成用"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来形容中国不锈钢工业的兴盛现状。他认为现在不锈钢的"金刚钻"是有了,而能不能干好要求不断提高的"瓷器活",这就要由不锈钢产业的攻关能力来决定了。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