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长

我国铜行业的整合即将展开

发布日期:2008-03-26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08年全球经济成长将有所放缓,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重重阴霾,而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速抱有乐观预期,受内需的继续走强及通货膨胀压力的减缓等因素影响全年GDP的增长率将保持稳定。

  从供需面来看,2008年全球精铜市场呈小幅过剩状态。对于中国市场而言,铜精矿的供应瓶颈将是铜价处于高位的根本支撑。2008年国内的铜冶炼新扩建项目将继续逐步投产,尽管目前TC/RC处于低位,但保守估计国内的新增产量在48万吨左右。同时中国需求将维持强势,这将一定程度上抵消欧美需求放缓,继续成为推动铜价走强的因素。但是从近年来中国实际需求状况来看,高价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及国内的宏观紧缩政策不可忽视,在2008年已将成为制约铜价上行的因素之一。

  当前中国铜行业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资源问题仍是阻碍中国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其次铜冶炼规模的扩张将进一步加剧资源紧张程度,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资源和环保的压力;三是落后产能污染环境、浪费资源。

  在国外铜矿山主导下,与国内铜冶炼厂家签订的TC/RC费用正在逐步减少。2007年铜精矿加工费谈判确定30多年来的价格分享条款首次被取消。2008年的铜精矿加工费将达到更低的47.2美元/4.72美分,因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按现行汇率计算,目前的TC/RC折合人民币不足2000元/吨,已低于冶炼加工成本。矿山处于强势,冶炼厂丧失话语权。随着几大铜业公司的合并,矿山越来越向垄断巨头那里集中,目前全球前五名的矿山巨头控制着40%的矿山产量,垄断度要远远高于冶炼厂的集中度,这也导致了冶炼厂在谈判中相对弱势的地位。2006年,铜矿商利用了铜矿市场处于供不应求这一时机,大大地增强了自己在谈判中的优势地位,其在铜精矿谈判市场上矿山处于绝对强势,冶炼厂的地位话语权越来越弱。使冶炼厂基本上丧失了话语权。

  TC/RC不断走低,国内外比价严重倒挂近几年随着铜精矿的日益紧张以及精炼铜的供不应求,市场从2005年开始对于TC/RC及国内外铜价倒挂、铜冶炼厂采取减少进口矿冶炼加工产量的应对措施。在目前这种定价体系下,利润越来越向矿山集中。即便是加工费上涨到100/10,冶炼厂所得到的吨铜加工费也不过才500美元,而对于目前8000美元的高铜价,矿山获得了7500美元的高收益。另一方面,国内铜价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使冶炼企业步履维艰。由于国家取消了铜精矿加工贸易,并且对电解铜出口增加15%的出口关税,这实际上导致电解铜只能在国内销售。加上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导致国际价格长期高于国内价格,长期高出3000~8000元/吨左右。因此,现在冶炼厂用进口铜精矿生产每吨铜,不仅在加工费上出现亏损,而且在铜价上可能出现更大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生产的越多,亏损越多。

  为此,铜冶炼行业发展趋势为兼并重组、行业整合步伐加快,冶炼规模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应把握的投资策略是,由于国际铜价走势强于我们的预期,应调高2008年铜价的预期和盈利预测,但是由于目前有色公司的股值依然较高,仍然维持投资机会主要为交易型投资机会。另外,中国铜冶炼投资的过快发展,将加大全球铜精矿市场在一定时期内需求的过快增长,形成铜精矿供应的紧张和TC/RC的下降,控制冶炼产能的过快增长确有必要。在铜行业中,铜冶炼行业面临的亏损局面对规模较大的一体化铜企业有利,包括江西铜业,云南铜业,铜陵有色,未来铜冶炼行业的整合即将开始。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