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0月份,我国钨品出口(配额和非配额钨品折合金属量,不含硬质合金)23822.3吨,同比下降5.54%,综合平均价格35136.6美元/吨金属,同比上升1.64%,出口额8.37亿美元,同比下降3.99%。1~9月份,统计的17家硬质合金企业出口硬质合金2640.5吨,同比增长34.18%,出口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67.65%,平均价格45401.4美元/吨,同比上升24.94%。我国钨品出口关税政策调控效应不断显现,原料性钨中间产品出口受到控制,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硬质合金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钨品出口价格保持稳定和提高。
同期比较,在出口的23822.3吨钨品中,钨酸、偏钨酸铵、未列名钨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硬质合金混合料、钨铁和其他钨制品出口量,分别比2006年同期增长86.45%、29.52%、25.50%、10.24%、1.88%和26.85%,三氧化钨、仲钨酸铵、钨酸钠、碳化钨粉、钨粉、钨丝和钨材分别比2006年下降21.93%、28.41%、25.58%、22.61%、12.35%、9.60%和21.81%。
同期比较,钨品出口价格延续了2006年的平稳态势,综合平均价格一直在3万美元/吨金属以上小幅波动,并且稳中略有上升。钨材、硬质合金混合料、钨酸钠和钨丝的出口价格分别比2006年上升83.11%、2.59%、4.51%和1.82%,其他钨品价格略有下降。
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钨工业的发展,经过企业联合重组和技术改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在产业发展、产品开发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型企业的产业比重和经济总量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我国钨工业已全面进入资源整合、战略重组与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我国钨品进出口贸易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钨品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价格稳步提高。2007年钨品出口额将继续超10亿美元,出口1吨钨品的价格相当于2002年、2003年4吨的价格。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加强对钨品进出口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钨品进出口贸易的宏观调控政策,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高度重视,尤其对具有战略资源地位的钨产品实行配额管理,并逐年减少出口配额,鼓励钨产品结构调整,限制中低档钨品的出口,抑制钨初级冶炼加工的盲目投资和过快发展。2008年钨品出口配额1.49万吨,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再下降3%,从出口退税到降低退税,再到取消退税、征收关税、提高关税,出口关税政策的逐步调整,是从鼓励钨品出口到限制钨品出口的重要政策转变,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家减缓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促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这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对钨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