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虽然整体经济下行,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产值比重稳中有升,混凝土作为中间产品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和基建项目中,进一步拉动了混凝土需求的提升,全省建筑系统混凝土企业全年混凝土总产量达28182万立方米,再创新高。
本报告的统计数据是根据全省各混凝土企业填报和各地级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及市、县混凝土行业协会(分会、专业委员会)统计汇总,经省建筑钢结构混凝土协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将几方数据汇总、核对、修正后得出,含盖全省建筑系统有资质的993家预拌混凝土企业。【注:部分道、桥大型专业化总承包施工公司自带搅拌站不在此统计范围内】
一、2019年全行业主要发展数据
1、建筑系统有资质企业总数:993家,比去年增加1.85%。
2、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79431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04%。
3、混凝土供应总量:2818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83%。
4、总产值:全行业全年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5、全行业交税:50.78亿元,增加12.36亿元;平均税率为:3.81 %,比上年增加0.46个百分点。
6、全行业实现利润:52.08亿元,平均利润率为:3.91%。比上年增加0.64个百分点。
7、全行业从业人数:50460人,比去年减少1.92%。
8、全行业年人均工资:75480元,比上年增长11.98%。
9、水泥耗用量:各种强度等级混凝土平均后,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泥271千克;全年预拌混凝土用水泥总量7637万吨,比上年增长18.03%。
10、砂用量:资源砂耗用总量6357 万吨,机制砂耗用总量13370万吨(含石屑)。
11、石子耗用总量:30436万吨。
12、粉煤灰耗用总量:1268万吨。
13、矿粉耗用总量:1127万吨。
14、外加剂耗用总量:171万吨。
以上数据表明,2019年江苏省混凝土企业数量虽有小幅增长,而从业人数却在减少,主要原因是:【1】为减轻经营负担,企业减员增效;【2】信息化、数字化逐步推广,人员减少;【3】混凝土运输外包给专业化公司或个体户等。2019年,由于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以及专项环保整治,新上马企业和部分老企业千方百计向绿色环保标准化改进工艺和设备,使整体产能利用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混凝土价格和行业利润小幅提升,江苏混凝土行业的产出和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
二、产能利用率和效益有所增长
1、受宏观调控、环保整治和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响,2019年全省关闭或停产了一批非环保搅拌站。同时,全省又新建了一些绿色环保站。据统计汇总,至2019年底,建筑系统有资质的混凝土企业共993家,混凝土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为79431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8.04%;全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35.48%,比上年提高4.28%。
2、由于原材料价格普涨,混凝土价格也水涨船高,全省全年各种强度等级混凝土价格平均后均价为473元/立方米,比上年均价增幅为8.73%;全行业全年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年全行业实现增加值186亿元。
三、全省势头总体向上,苏南产量稳步增长,苏中、苏北增速回落
全省混凝土产量整体较去年有所增长,苏南增幅平稳,苏中、苏北增幅明显回落。苏南以常州、无锡、苏州三市增长幅度尤为迅猛,占据江苏混凝土市场板块的主导地位。近三年江苏混凝土市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板块的混凝土产量占全省比例变化不大,三大区域发展态势趋于平稳。
2019年,苏南五个市的混凝土搅拌机年设计生产能力为4092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76%,全年实际混凝土产量15983.6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54%,占全省总方量的56.71%。其中,苏州市及所属的5个县级市以5444.76万立方米,增幅14.78%,占全省总量的19.32%,位居全省第一。南京市城区及溧水区、高淳区混凝土产量420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93%,占全省总量的14.9%,其中市区产量3556.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3%,溧水区产量461.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09%,高淳区产量182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67%;南京市总体来说市场平稳。无锡地区1个地级市和两个县级市共完成混凝土产量257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7.72%,占全省总量的9.15%,比上年提高0.85个百分点。其中,无锡市区2019年混凝土产量1638万立方米,增幅为8.19%;而宜兴市,2019年继续发力,全年产量53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7%。常州及所属1个地级市和两个县级市,延续了2018年的增长态势,市场继续发力,保持旺盛势头,2019年混凝土产量2363万立方米,比上年度增长16.54%,在全省市场占比为8.3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常州市区混凝土产量1613万立方米,增长11.41%;金坛市混凝土产量450万立方米,增长50%;溧阳市混凝土产量30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14%。苏南五市中仅镇江市出现负增长,全年混凝土产量1397.8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9.81%。
在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苏中、苏北”和“苏南、苏中、苏北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背景下,2018年,苏中、苏北混凝土市场需求增长迅猛,两大区域混凝土产量11789万立方米,比2017年增长18.63%,占全省总量的44.68%;2019年,两大区域增长速度明显回落,混凝土产量12198.44万立方米,仅比上年增长3.47%,占全省总量的43.28%。
苏中地区所属3个大市,即南通、扬州、泰州。南通市有1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区和1个县,2019预拌混凝土产量2321.41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8.24 %,比上年又提高0.42个百分点。扬州市(含1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和1个县),全年混凝土产量1390万立方米。泰州市(含1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全年混凝土产量1380万立方米。扬州市和泰州市完成方量基本与上年持平。
苏北的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5市的混凝土产量达7107.03万立方米,占全省总方量的25.22%,比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其中,盐城市所属1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和5个县,2019年混凝土产量2091.15万立方米,比去年增长4.92%。淮安市所属1个地级市和4个县混凝土产量1195.14万立方米,比上年度增长2.59%。徐州市有1个地级市和5个县,全年产量2125.5万立方米,增长幅度为25.68%,是全省增幅最大的地区。宿迁市所属1个地级市和3个县,混凝土产量1006.6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2.89%,是全省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连云港市所属1个地级市和4个县,产量688.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95%。
全省993家混凝土企业,苏南地区有347家,占全省34.95%;苏中地区有230家,占全省23.16%;苏北地区有416家,占41.89%。江苏省混凝土生产和供应已覆盖全部城乡,完全满足了本省建设工程的需要。
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优势企业继续增强
2019年,一批混凝土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继续发力,成为江苏省混凝土企业加快发展和产业重新布局的新业态。2019年全省混凝土产量超过400万立方米的企业有4家,300万立方米到400万立方米的有4家,300万立方米以下,100万以上的企业有近40家。全省2019年混凝土产量前10名的企业销售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共计达4123万立方米,占全省供应总量的14.63%,比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这10家企业2019年实现销售产值累计约216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16.20 %,比上年增长2.6个百分点。(表3)
2019年,由于运输车辆超载、超限受到严格治理、运输成本持续上扬,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环保整治不断加大,砂石原材料价格暴涨,水泥价格震荡起伏等,给企业运行造成了很大冲击。然而困境恰恰促使企业不断寻求创新,通过转型升级、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降本增效等新举措,使企业得到良性发展。龙头企业还通过加强科学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与管理,采取一系列应变措施使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全省混凝土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与上年一致,只是排名有所变化。南京、徐州两地规模化发展态势比较突出。如:南京中联混凝土有限公司,近几年通过兼并,2019年销售混凝土高达950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3.37%;占南京市73家混凝土企业供应总量的22.62%。徐州诚意商品混凝土公司和江苏中联铸本及徐州中联三家混凝土公司,2019年混凝土产量占市区38家企业产量的79.33%。与上年度相比,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五、科技创新驱动行业技术进步
由刘加平教授领衔负责,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现代混凝土开裂风险评估与收缩裂缝控制关键技术”项目荣获 2019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刘建忠研究员级高工领衔负责,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化关键技术及创新实践”项目荣获 2019 年度“建华工程奖”集体一等奖。江苏省研发团队长期致力于混凝土新技术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普及推广,2019 年 10 月 29 日江苏双龙集团有限公司高强 C120 混凝土模拟超高层泵送盘管 1800 米(垂直 620 米)取得成功。
企业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之路,使自身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徐州中联混凝土有限公司“混凝土企业管控一体化系统”项目荣获 2019 年度中国建材集团技术革新一等奖。南京中联混凝土有限公司“中联云-智能生产调度服务一体化平台”项目荣获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技术革新二等奖。
六、生产绿色化,管理运行数字化以及产品高级化,展现行业新面貌
国家发改委在 2019 年 10 月末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将混凝土行业编入其中,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在行业生产以及产品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指导行业朝着生产绿色化,管理运行智能化以及产品高级化已成为混凝土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绿色生产是混凝土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手段之一。为实现江苏省混凝土行业绿色生产,行业内陆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这些专项整治活动包括非法混凝土搅拌站资质排查及整改、混凝土生产扬尘污染停产整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专项监督检查和治理行动、建设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等内容。江苏省混凝土企业积极贯彻政府环保理念,提高行业水准。整治活动对行业有着深远影响,有利于促进市场规范,对行业集中度有较大的提升,整体行业的绿色水准也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当前行业较往年的脏乱差印象正慢慢改善,混凝土行业正逐步走上绿色发展道路,有序运行。对于不符合绿色生产条件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管理运营智能化必将对混凝土行业影响深远,不仅提升生产制造水平,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提升产业集中度以及促进混凝土绿色制造。混凝土行业智能制造的重点发展方向应该是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生产及关键工艺流程数字化、深化互联网+在混凝土行业的应用和推动智能物流发展等。在泰州市政府和市住建局的领导下,在有关科研院所、软件开发单位和协会的参与下,江苏华晨混凝土有限公司在建立健全行业智能制造技术、混凝土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智能生产、物流及关键工艺流程数字化研究、组织混凝土行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等计划正在有序推进。
产品高级化主要体现在轻质高强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的开放和应用、混凝土结构物修补和提高耐久性技术材料开发等方面。作为混凝土行业向中、高端发展的标志之一,江苏省的江苏双龙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建国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产品高级化方面已取得实效,经济效益也明显高于其它企业。
七、目前混凝土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企业资金流动能力下滑,盈利能力不足。
虽然2019年全行业总体效益比上年有所增长,但大部分企业应收帐款依然很高,企业资金流动能力下滑。还有很多企业存在应付款大于应收款的突出问题。此外,行业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周转时间较长,坏账风险增加。下游房地产开发商、建筑施工单位,上游水泥企业产业集中度很高,混凝土行业在产业链中始终处于弱势方。在上游、下游议价过程中,话语权薄弱,尤其是下游企业,一直处于买方市场,为了保证盈利和企业运转,只能按政府发布的信息指导价折价销售;而混凝土企业之间的相互压价,更使企业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2、限载、超标新法规对企业造成直接经济负担过重
2019年10月10日无锡市发生的高架桥坍塌事故,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级有关职能部门相继发文,严厉打击超载超限,以确保国家及人民财产安全。由于全省绝大部分搅拌车都是超载车辆,为确保不超载,必须“大马拉小车”,并大量购置新的标准法规车,以满足工程建设对混凝土的运输需求,由此带来油料、人工、固定资产投入,轮胎、机械磨损等费用大增,造成混凝土运输成本大幅度增加。
全省还有5000多台混凝土汽车泵和车载泵,尾气排放不达标,需要置换或更新,势必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资金投入,造成企业经济负担过重。
3、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
劳动力和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全行业人均工资逐年增加,其中,2019年人均工资为75480元,比上年又增长11.98%。在人力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用工成本继续上升不可避免,企业负担会进一步加重。
4、砂石资源紧张状况难以改变,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天然砂石原材料供应短缺将长期存在,砂石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及涨幅难以预料,将直接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5、人才资源匮乏,中、高端人才队伍不足,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要求。
此次统计调查显示,在全省993家混凝土企业中担任试验室主任的人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不到10%。由于中、高端人才缺乏,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一批中、小企业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八、2020年行业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企业复工复产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推迟对原来经营压力就很大的混凝土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季度各企业经营压力更大,随着产量下降,收入减少,成本增加。虽然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但是各方面的日常开支仍给企业带来很大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和客观存在的困难,我们只有迎难而上,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组织创新探索适合本地区、本企业特色的混凝土企业管理模式,建立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机制,促进混凝土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1、当前形势
2019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工作做出部署,并强调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如先进制造、民生建造、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在财政、货币政策支持下,基建和房地产建设平稳运行。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且在一季度,江苏省重大项目建设推进超预期。江苏220个重大项目开复工数量、用工人数、完成投资额均达到或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新项目开工率已超过去年同期,预计220个重大项目上半年开复工率可超90%,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直接相关的项目有42个,为混凝土行业生存和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乃至明年建设领域对预拌混凝土的需求将依然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2、思考和建议
(1)在砂石资源日益匮乏的当下,一些混凝土企业充分利用固废材料的钢渣磨细砂替代天然砂,但是由于钢渣作为钢铁厂的生产废渣,其化学成分复杂,冷却工艺不同形成的矿物组成也不同,在目前有关标准、规范、检测等技术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在普通混凝土中使用钢渣磨细砂,无法保证混凝土及建设工程的质量。在江苏省苏北个别地区已建的掺用钢渣磨细砂混凝土民用住宅中,由于硬化混凝土膨胀导致的开裂现象持续发生,导致建筑物安全性和耐久性带来极大风险,混凝土企业因承担混凝土构件修补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各地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严禁混凝土企业在普通混凝土中使用钢渣磨细砂。其次在混凝土中要限制使用违规海砂,目前,由于国内海砂淡水净化设备简易,未能标准化,生产供应企业参差不齐,管理粗放且不规范,市场监管还不到位,普遍存在淡化海砂质量不稳定,尤其是海砂的氯离子含量波动极大。若不严加控制的使用,必然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安全和质量隐患。为此,混凝土企业必须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场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建立原材料购销台账、砂使用台账和混凝土出厂台账,并配备砂氯离子含量检测设备,砂氯离子含量检验建议应采用《建筑及市政工程用净化海砂》JG/T494-2016标准,对进场砂逐批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并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跟踪和溯源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2)疫情过后,将促使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江苏省混凝土行业的推广和普及,促进江苏省混凝土行业走向工业4.0。2018年12月,中国混凝土行业首个混凝土产业互联网平台——“花蜘蛛混凝土产业互联网平台”项目落户泰州,该平台是以“智造”为理念,为混凝土产业链提供一站式综合运营服务。江苏华晨混凝土公司率先试行,以强大的互联网数据为支持基础,凸显智能生产调度、质量协同控制、物流订单追踪和资源整合利用这四大功能。我们将在考察其实际应用效果的情况下,有选择的落实第一批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对此,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应提前做一些人才和资源的储备,以适应新技术革命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3)复工、复产后,搅拌车及臂架泵车更新、置换工作不能松懈,全面整合超载、超标车辆,尽快改变本行业普遍存在的超载、超标乱像,仍是混凝土行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对此,行业协会一定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混凝土企业则应与国内最主要的几家研发单位,通过互动、联动,有针对性的选择产品,确保所置换或新购置的车辆符合法规和排放标准,从而避免再走弯路。
(4)通过“互联网+”供给侧改革,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混凝土行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削减混凝土行业的过剩产能。
(5)应根据混凝土行业的特点和行业发展需要,组织好人才培训工作;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组织新技术和人才培训工作,帮助企业解决急需的短缺人才,特别是中、高端人才队伍,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