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长

青岛市混凝土企业激增及市场调节的分析

发布日期:2020-06-01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常规情况下,市场容量与参与者数量相匹配,市场稳定在高度饱和状态,行业中三分之一的企业盈利,三分之一的企业无利,另外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并逐渐退出行业,再有新参与者进入,整个行业保持供求平衡,实现长期均衡。反观青岛市混凝土行业,虽然整体产能利用率已低于20%,仍有相当数量的新建搅拌站进入市场,其原因主要是受水泥行业协同等因素影响,整体行业存在着可观的短期账面利润。目前这种80%以上的整个行业参与者赢利的现状明显违背市场规律,是非正常的、不可持续的。在此种行业市场环境下,低价竞争是市场环境自我净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为什么说低价竞争是市场环境自我净化的手段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受客观存在的完全竞争市场规律影响,青岛市混凝土企业竞争性降价是必然结果。根据青岛市混凝土行业发展的现状,可以将青岛市目前的混凝土行业归入接近于完全竞争的行业,也就是最具竞争性的行业。完全竞争市场的以下特征,决定了企业不得不选择降价策略:

一是厂家数目多,厂商被迫成为市场价格接受者。根据青岛市混凝土市场统计数据分析,行业集中度较低,混凝土行业中不存在市场势力,也就是说混凝土行业内的企业不具有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他们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

二是产品同质。从质量上看混凝土是完全同质的,需求方对混凝土的质量需求没有偏好。同时由于不同区域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混凝土市场,市场内搅拌站的地理位置特殊性不再明显,因此各厂商的混凝土产品无论从质量上还是地理位置上是无差异的。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各厂商的混凝土产品是可以替代的。

三是完全信息。混凝土行业的信息透明度是相当高的。任何混凝土厂商对于其他厂商的报价能够迅速知晓,从而做出应对。购买方可轻易获得市场的所有信息,包括厂商的位置、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等。

四是自由进入和退出。由于产业升级要求及对混凝土企业安全环保的担忧,青岛市部分区域已经对意欲进入混凝土行业的企业或个人加以严格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心城区盲目投资建设新站的现象,给混凝土厂商制造了进入壁垒。进入方面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壁垒,是阻碍混凝土行业成为完全竞争行业的唯一因素。

从总体上看来,目前青岛市混凝土行业的竞争性已经非常强,可以归入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竞争性降价是这类市场结构中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青岛市混凝土市场高成本,低利润的时代即将来临。

混凝土行业自身特点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更倾向于采取价格战策略。一是行业准入门槛低,审批简单,投资额未设置下限,极易出现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导致恶性竞争出现。二是企业整体规模小,数量多,市场集中度不高,企业层次普遍较低,价格战策略成为抢占市场份额的最主要手段。三是行业整体处于买方市场,混凝土企业不具备议价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只能“诸侯混战”、互相倾轧、挣扎求生。四是混凝土行业处于上下游的中端,上游受水泥、砂石料供应的影响,下游遭受建筑施工领域普遍采用的低价中标挤压,成为产业链中矛盾的集中点,迫使企业采取价格战手段获得销售量以维持生存。

部分投资者对于行业风险认知不充分导致的盲目建设乱象,加剧了恶性价格竞争。在目前严峻的竞争形势下,仍有投资者仅凭对基建发展的盲目乐观与对混凝土行业短时间存在过的超额利润的粗浅认识,不断寻求建设搅拌站的机会,完全忽略了规范化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抵御风险能力的限制。进入市场后,立刻以盲目的低价、垫资抢占市场份额,忽略了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仅导致了企业投资回报达不到预期,更是对整个行业的利益造成了较长时期的严重损害。

基于以上情况,一方面建议混凝土行业参与者要做好渡过市场低价严冬的准备;另一方面要正确认知市场趋势,不盲目建设发展,同时将市场风险积极向行业上下游传播,尽量影响上下游材料供应商、施工企业不盲目进入混凝土行业,减缓行业价格竞争的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