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湖南长沙一楼盘使用“问题混凝土”事件引发社会关注。长沙市住建局11月9日晚发布官方回应:由于确认使用了“问题混凝土”导致混凝土构件强度不达标,长沙市望城区两处楼盘的部分楼层需要拆除重建。
经专家组对新城国际花都五期三标C10栋问题混凝土初步调查发现,湖南拓宇混凝土有限公司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随意加水现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混凝度质量不达标、两处楼盘部分拆除重建,乱象的背后,需要追责的仅仅只有砼商和施工单位吗?非也。
质量管理难辞其咎
事发东窗,除了砼商的良心,这件事其实最令人费解的,其实是施工质量管理的完全失效。
据报道,湖南湖大土木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对新城国际花都的11栋楼都进行了检测。其中,C10栋十七层设计强度等级为C35,检测结果显示该楼层多处轴墙强度等级仅为C12.8、C15.6,经多次鉴定已无法做结构加固,经过专家认证,需要将12层以上全部拆除,目前该楼盘已建至27层。
一般来说,商品房施工差不多7天一层,而事发项目中的问题楼层从12到27总共多达15层,也就是说在几乎105天的施工时间里,混凝土强度的问题都没有被发现,这意味着什么?
不妨让我们来看看商砼质量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
1、每个季度,当地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会对搅拌站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并对原材料进行随机抽查。也就是说,如果发现问题,三个月内就会被查出;
2、搅拌站自身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出厂质量证明文件核查,进场复试检测,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开盘鉴定,每批混凝土拌合物的试块制作。每批混凝土的使用单位会在30天后收到合格证文件及相关报告。也就是说,如果这个环节发现问题,1个月内就会被查出;
3、在浇筑使用之前,由施工方技术、质量人员和监理方共同见证取样,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抽检,抽检样品送第三方试验室,抽检结果在7天、28天分批由第三方试验室出强度性能报告。这个环节发现的问题,最短7天内就会被查出。
可正如之前所说,问题楼层的建设周期至少长达105天,经过了三个环节,在如此长的一段时间内,工地上用的混凝土都未被查出问题,直到当地住建局现场检查才得以发现。质监部门、搅拌站、施工方、监理方共同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这件事中几乎完全失效,令人警醒。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央视财经频道的报导,早在今年5月份,当地监管部门就发现拓宇混凝土有限公司5、6号生产线的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但直到10月21日,这两条生产线才被关停。
砂石供应商也该追责
根据专家组调查,设计强度为C35的混凝土检测后仅有C12、C15,原因有两个:混凝土生产时质量控制不足,施工单位随意加水。
但稍微懂一点的都知道,加水是不可能把C35加到C12的,其中必然是混凝土质量出现了重大问题,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央视的一则采访已经揭示了答案:
湖南长沙望城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办公室主任谭琪:10月18号,深圳华美的检测报告显示,初步判定原因就是因为它云母含量超高,然后导致的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云母含量超高”,云母出现在沙子里,这也就意味着是混凝土生产所用的砂石出了问题。既然要追究相关企业责任,那么涉事混凝土生产商的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要不要查?小编认为应该要查,而且要一查到底。因为问题砂石可能不仅流向了一家企业,潜在危害巨大。
紧张的砂石与滑坡的质量
一年多来,随着环保行动的推进,一大批重污染企业呗关停,砂石及水泥等原材料供应的紧张,也频频成为业内焦点。
“肯定有关系的,”某位不愿具名的商砼从业者向记者表示,“原材料一涨价,物以稀为贵,就会有供应商掺假。”
而此次长沙的“问题混凝土”事件,正就体现出了混凝土生产时原材料及配比的质量问题。而问题也不仅仅出在单纯的原材料质量问题上。
“比如说沙子,现在沙子都找不到……都是七拼八凑来的,原材料供应商不稳定,以前都是要验收合格才能进厂的,但现在买都买不到……质量差一点、或者人家掺点泥巴也没办法,等着用,也只能收了。”受访者补充道。
当记者问及当前的问题是否并非原材料价格高,而是买不到时,他说:“是的”。
日前,十部门联合发文,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困扰从业人员一年多的原材料问题,在相关部门的推进下,也在逐渐得到解决。
笔者认为,虽然客观上原材料供应不足是现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相较于产量和收益,质量和安全应当始终摆在第一位。面对供给不足的情况,其应对之策应该是减少生产、降低订单数量。以质量为代价勉强提高产能,无异于饮鸩止渴,害人害己。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