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是煤炭行业应对资源约束和安全挑战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煤炭绿色发展、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重要途径。为推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国多地变被动为主动,加快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进程。
煤矿智能化开采是大势所趋
今年年初,国家煤监局发布《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明确将大力推动煤矿现场作业的少人化和无人化。相关规划明确,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00个初级智能化示范煤矿,2025年全部大型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在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建设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来自国家煤矿安监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很多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都实现了地面远程集中控制,井下无人值守的机电岗位是2016年的2.4倍。2017年,我国首座TBM施工长距离煤矿斜井建成启用,首台全断面矩形快速掘进机投入使用,首台矿用全断面硬岩快速掘进机、首套煤矿大型护盾式快速掘锚装备研制成功,8米大采高采煤机、8.2米超大采高智能输送系统、3~4米煤层千万吨级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实现了国产化。
“当前,煤炭产业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煤炭行业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与煤炭经济深度融合,以煤 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讲道。
随着智慧矿山的建设,我国矿业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矿难将得到有效控制,用机器代替人工完成危险作业能极大减少矿难的发生。国家煤监局局长黄玉治在近日的全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会议上表示,煤矿企业要持续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快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努力把员工从危险环境和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
多地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
贵州省是全国第一个建立煤矿智能化建设、验收、管理体系的省份,在全国首先开展透明工作面工程试验,建成西南首个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智能采煤工作面。2018年,贵州全省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达71.7%,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
记者从贵州省能源局获悉,截至今年4月底,贵州省共有226处煤矿的智能机械化改造通过验收,共有326处煤矿实施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22处煤矿实施采煤工作面智能化升级,129处煤矿实施综合机械化改造。贵州省财政厅已经下拨到各相关县级财政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奖补资金超过15亿元。
山东省高度重视煤矿智慧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截至目前,依靠科技创新,加大装备升级改造,持续推进“四化”建设,全省煤矿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山东省50%以上的煤矿开展了智能化改造,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0个、远程控制切割掘进工作面4个,井下机器人、快速成套掘进装备等一批先进技术装备得到推广应用。
今年4月份,山东省煤矿安监局和山东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冲击地压矿井智能化工作的通知》提出,全省冲击地压矿井采掘工作面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智能化,大幅减少煤矿高危岗位作业人员,有效防范遏制冲击地压事故,否则一律停止生产。为达目标,山东省能源局有关人士强调,各煤炭企业及所属煤矿都要制定智慧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规划,有力有序推进。
日前,四川省首个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成。5月27日,在经安全确认和远程授权后,川煤集团广能公司龙滩煤矿3124S智能综采工作面操作人员在运输巷操控室按下井下“一键启动”按钮,各种设备顺序启动,采煤机开始记忆割煤作业。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井下、地面远程启动试车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四川省煤矿开采正式迈入智能化开采时代。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煤矿智能化开采已经得到政府、行业与企业高度认可。以智能开采为核心的煤矿智能化将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重要阵地,煤炭企业也都纷纷从被动建设转向主动建设。
< 完 >